
博物館
詩人、旅人、插畫家 Jean-Michel FOLON
一位戴著帽子、穿著長大衣的男人,在星空下賣力的爬上天梯,爬到頂端時男人一手托起了自己,梯子轉了360度迴旋,然後他坐在天梯上觀賞星星,看到這一幕,我的鼻子有種莫名的酸楚感,旅人的孤寂與自我調適,只有旅人可以真正體會。
博物館
一位戴著帽子、穿著長大衣的男人,在星空下賣力的爬上天梯,爬到頂端時男人一手托起了自己,梯子轉了360度迴旋,然後他坐在天梯上觀賞星星,看到這一幕,我的鼻子有種莫名的酸楚感,旅人的孤寂與自我調適,只有旅人可以真正體會。
美食
已歇業。。。
旅行
天氣很好,從塔頂望向整個法蘭德斯低地平原,還可以看到遠方幾座風車遠遠的迎風飄揚,法蘭德斯山型建築、河流、小橋,像是童話故事小城fairy tale town般映入眼簾
旅行
如「春島」般的馬德拉群島(Madeira),對於葡萄牙人或者是歐洲人而言,就是一個可以暫時遠離電波干擾,讓人們專注在日昇日落、潮汐漲洩的島嶼
博物館
一跟VitraHaus相見,眼前就像是堆疊著卻不太整齊的積木房子,感覺隨時都有掉落下來的危險,但是卻又牢牢地彼此擠壓在一起
旅行
赤炎炎的陽光,對於九月的比利時歐朋市(Eupen)實在是一種無比的奢侈,大多數的人為了捕捉一年中所剩無幾的溫暖陽光,紛紛走向戶外,倘佯在綠草樹蔭陽光下,脫下外衣換上細肩帶背心,任由蝴蝶飛蟻在身上輕吻﹔一片片樹葉自天空慢慢飄到窗前,祖父約翰打開窗戶,輕拂掉這些樹葉,看著熙熙攘攘的歡笑人群,關上窗戶,繼續回頭讀著書報,對於窗外所發生的一切,一點也不為所動。 比利時東部的歐朋市,是比利時唯一說德文的城市,二次世界大戰以前歐朋市人是德國人,二次大戰後歐朋再度歸化為比利時,祖父約翰出生於戰前的歐朋市,年輕時身分證上的國籍欄填的是德國人,自己也過著像德國軍隊般整潔有序的生活,在一所中學裡擔校務長工作,把學校當作軍隊般管理,一草一木一桌一椅一丁點帳目,全都在他嚴密的管轄中,整齊乾淨從未疏失。 祖母安妮是從德國濛夏鎮(Monschau)來的少女,兩個德國青年相戀結婚,當時原本是天經地義的事,沒想到二次大戰爆發後,比利時與德國成為敵人,歐朋市這個處於邊境的夾心餅也成為左右難為之地﹔戰後德國宣佈將歐朋市還給比利時(統治了一世紀後),並讓濛夏成為德國古蹟保護區,而祖母安妮在嫁雞隨雞的傳統下也和約翰一樣,
旅行
比利時人真的很執著,甚至固執到像頭牛,世界上啤酒品牌多到數不清,他們一定只認為比利時出產的最好;巧克力更不用說了,那是這個國家的魂魄,要他們一天不吃比利時巧克力,那簡直會失魂落魄
博物館
擁有三百年歷史的馬諾劇院,也是一個世界上最小巧的歌劇院,整座建築精工細琢,該音樂廳由聖約翰騎士團團長António Manoel de Vilhena於1731年興建
旅行
這裡享有了地中海水質最清澈明亮的海域,除了馬爾他本島外,另外兩座島嶼像是戈佐島(Gozo),在荷馬的『奧德賽』詩篇中,形容戈佐島是一個險峻之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