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peculoos:比利時冬天的開場鐘聲
speculoos 的香料不是為聖誕準備的,而是為聖尼古拉敲鐘。當肉桂、丁香與紅糖在烤箱裡重逢,比利時的冬天就正式開場。
Speculoos 其實不屬於聖誕,而是先替聖尼古拉敲鐘;只把它當咖啡邊的小點心,就等於把一段歲月傳統濃縮成餅乾屑。
每逢11月,比利時超市與麵包店開始堆出成山的 Speculoos,隔壁貨架還站著主教帽與手杖的巧克力,日曆還沒翻到12月,空氣先被肉桂與丁香占領。12月6日的聖尼古拉節一到,孩子會收到主教形象的壓模餅乾,節慶正式開場。
更有趣的是,那片在咖啡杯旁「自帶出場音效」的小餅乾,多半來自比利時的蓮花牌 Biscoff。它把比利時 Speculoos 的節慶滋味日常化,從冬季的儀式走進全年咖啡時間。這種雙重身分,讓一片餅乾成為時間的標註。
香料的對話:暖與辣之間
Speculoos 的靈魂是香料,經典混合包含肉桂、肉豆蔻、丁香、薑粉、白胡椒與荳蔻,比例偏向溫暖的木質與微辣的尾韻。這組配方把低地國的濕冷收進鼻腔,入口便升溫。
把視角轉到台灣,會想到五香粉:肉桂、花椒、八角、丁香、小茴香籽。兩邊都追求層次,但一邊偏甜點,一邊用來服務鹹食。於是比利時的下午茶與台灣的滷鍋,竟靠相似的香料記憶互相致意。
焦糖與脆度:口感的工法
比利時餅乾的關鍵不只香料,還有焦糖化。紅糖或黑糖給出深色與黏潤,再進烤箱就轉成帶苦的焦糖香。麵團必須長時間冷藏,最好隔夜,香料彼此靠攏,筋性放鬆,出爐才夠薄、夠脆。
家庭版基礎份量參考:中筋麵粉約250g、紅糖150g、無鹽奶油125g、蛋1顆或牛奶2大匙擇一、鹽一小撮。香料混合可用肉桂2、薑1、丁香0.5、肉豆蔻0.5、白胡椒0.25、荳蔻0.25(單位為體積)。泡打粉可省,想更鬆可加1/2小匙。
- 打發軟化奶油與紅糖至均勻,加入蛋或牛奶拌勻,拌入香料與鹽。
- 篩入麵粉(與可選的泡打粉),以刮刀切拌成團,不過度揉。包膜冷藏至少12小時。
- 取出在輕撒粉的檯面擀至2–3毫米。想用傳統木模,模具先撒麵粉或米粉防沾。
- 切割或壓模後排盤,180°C烘12–15分鐘,邊緣著色即出。冷卻後硬化,脆度到位。
- 想要更比利時風:改用深色紅糖、縮短厚度到2毫米,並延長冷藏到24小時。
印模與圖案:一口吃進傳說
Speculaasplank,也就是木製壓模,把故事刻進麵團。最經典的圖案是聖尼古拉,還有小動物與市集人物。灑粉、敲模、脫模,步驟簡單,儀式感滿格。
沒有模具也無礙。擀平、刀切、用杯口壓出圓片,都能保留比利時 Speculoos 的節慶滋味。圖案是傳說,脆度才是靈魂。
Speculoos 與 Speculaas:親戚但非雙胞胎
荷蘭的 Speculaas ,口感偏酥鬆,因為加入泡打粉,香料比重大,造型幾乎都用模具。比利時的 Speculoos 更在意焦糖香與脆度,通常少或不加泡打粉,咬下去更扎實。
這也解釋了為何會發展出廣為人知的蓮花牌餅乾與抹醬,它把焦糖與香料的比例調到適合日常的零食路線,從冬季儀式延伸成全年日常。
一片餅乾,兩個時間系統
每年11月的陳列,像是比利時的開場鐘聲;到了12月6日,主角走上舞台。台灣的節氣感也透過食物報時:中秋月餅定義秋收,端午粽子標示仲夏。食物不只填飽,也在寫編年史。
把咖啡旁那片小餅乾視為暖身,真正的舞台在家裡的烤箱。比利時 Speculoos 的節慶滋味不需要遠行,香料在廚房碰面,冬天就會按門鈴。
冬天總有一個開始的信號,在比利時,是Speculoos香料。當肉桂與紅糖交談、烤箱裡傳出第一聲輕響,街角就進入節慶的節奏,每一片 Speculoos 都像一封沒有地址的信,寄往童年與傳統的交界。當你在咖啡旁咬下一口,其實是替冬天開了燈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