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Bordeaux–Shanghai》:在葡萄藤間,學會傾聽另一種文化的時間

在《Bordeaux–Shanghai》這部圖像小說裡,一位上海富家子被迫前往法國波爾多管理酒莊,從傲慢到理解,從城市喧囂到葡萄藤間的寧靜。 漫畫以柔美畫風呈現中法文化差異,也是一段學會傾聽土地與時間的成長寓言。

《Bordeaux–Shanghai》:在葡萄藤間,學會傾聽另一種文化的時間

此刻正值歐洲的秋天,葡萄園瀰漫著一種深沉的甜氣。
採收的節奏取代了夏日的喧鬧,木桶與壓榨機重新開始運轉,空氣裡都是發酵的聲音與微醺的香氣。這是一年中最有「時間感」的季節——土地開始沉默,人開始傾聽。

也正因如此,《Bordeaux–Shanghai》這本漫畫在此時讀來格外貼近,它讓我回憶起秋天漫步葡萄園時,泥土的香氣與金黃,酒窖散發的木桶與酒香,它講的不是葡萄酒的技藝,而是人與時間的學習:如何放下、如何等待,如何在一串串葡萄裡,看見不同文化對生活的理解。

有些故事像酒,需要時間醒過來。《Bordeaux–Shanghai》正是這樣的一本圖像小說——看似輕盈易讀,卻在柔和的畫風與緩慢的節奏之下,藏著中法兩種文化對「生活」與「時間」的深層對話。

故事由 Marc Eacersall 執筆、Amélie Causse 繪圖,講述一位來自上海的富家子被父親「流放」到法國波爾多,接手一座即將被降級的葡萄酒莊。這場懲罰,讓原本只懂享樂的年輕人被迫學習葡萄栽種、釀酒與等待——也學習謙卑。

Eacersall 以一年的四季為主軸,讓劇情隨著葡萄的生長循環推進。從春芽到秋收,從傲慢到體悟,主角的轉變緩慢卻自然,像發酵一樣需要時間。劇情雖然沿用「浪子回頭」與「異國戀曲」的經典公式,但筆觸真誠、不造作。讀者不會被教訓,而是被土地與時間的節奏悄悄說服。

畫者 Amélie Causse 來自動畫領域,她的線條乾淨、色調柔美,帶有一點日本動畫的靈氣。她讓波爾多的葡萄園在晨霧與夕陽中閃著溫潤光澤,讓讀者幾乎能聞到泥土與酒香。這樣的畫風讓故事即使談文化衝突,也始終保持一種輕盈與詩意。

書中最動人的,是對「文化差異」的描寫。在一場衝突中,主角將品質普通的舊酒賣回中國,換來釀酒師的憤怒。他無辜地說:「在中國,酒是禮物——越貴越有面子。」這句話精準揭示了中法兩地對「酒」的不同想像:在法國,酒是土地與時間的藝術;在中國,它更多是一種人際與禮儀的語言。這樣的對照沒有批判,反而充滿幽默與理解——就像葡萄藤之間的風,輕輕拂過文化邊界。

如果你也曾在異鄉學習、體驗文化衝突,這本書會讓你在酒香裡,重新品味理解與成長的味道。

書本資訊:《Bordeaux–Shanghai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