🇪🇺 歐洲福利國家,正在走向終點?

「歐洲的福利國家,將在你們這一代崩潰。」 這不是戲劇台詞,而是比利時首相巴特・德威佛(Bart De Wever)今天在根特大學(Ghent University)對學生的警告。 他直言——戰後八十年來的歐洲福利制度,正在失去支撐力。 我們該問的不是「還能撐多久」,而是——有沒有勇氣面對現實。

🇪🇺 歐洲福利國家,正在走向終點?

——比利時首相Bart De Wever德威佛於根特大學的警告

在秋意微涼的根特,學生們迎來新學期的第一場思辨風暴。比利時首相巴特・德威佛在根特大學的開學演講中語氣嚴峻地指出:

「如果不改變現行政策,歐洲的福利國家體系將在你們這一代崩潰。」

這句話在學術殿堂裡迴盪,帶著八十年戰後繁榮即將結帳的冷意。為何此刻?因為2026年的聯邦預算談判逼近,布魯塞爾要決定如何填補比利時預算赤字。怎麼填、誰買單、何時見效,答案左右年輕世代的未來。

🌍 從理想到壓力:福利體系的極限

德威佛回顧,歐洲的福利國家起源於二戰後,是介於共產主義與自由資本主義之間的一條「中間道路」。
然而,如今支撐退休金、醫療與社會救助的經濟基礎,正逐漸失去支撐力。人口老化、公共支出過高、生產力停滯、勞動參與不足——這些結構性問題讓「照顧全民」的承諾越來越沉重。

他明白指出:

「那個支撐幾十年的經濟奇蹟時代,正在結束。」

🧩 改革的方向:現實而痛苦的選擇

首相提出的改革方向包括:

  • 延長工作年限
  • 提高生產力與就業率
  • 限制失業補助的領取期限
  • 協助長期病假者重返職場
  • 控制公共開支

他坦承,比利時在這些領域皆表現不佳,改革之路「既必要又艱難」。

🇪🇺 從比利時到歐洲:制度老化的共通焦慮

德威佛指出,危機不僅在比利時,而是整個歐洲的制度疲態。他呼籲歐盟「重新釋放經濟潛力」,完成單一市場的建設,並批評歐洲陷入「對自身開貿易戰」的荒謬現象——內部關稅與行政障礙,有時甚至高於美國。

他認為,**比荷盧三國(Benelux)**應再度扮演歐洲改革的先鋒,正如半世紀前一樣。

🌱 綠色轉型與經濟現實的平衡

德威佛語帶警示地提到:歐洲在追求「最理想的氣候政策」時,若忽略了經濟成長與穩定,將「像等待被貓吃的鳥」。
他主張——唯有鞏固經濟基礎,環保與社會正義才能真正落地。

⚖️ 在希望與挫折之間

這位以直言著稱的首相坦言,他在「希望與挫折」之間擺盪。他仍相信歐洲能再現一個「新的黃金時代」,如同16世紀根特的繁盛。當學生問他「最大的政治錯誤」時,他半帶幽默地說:

「那就是在瑞典聯盟(2014–2018)談判時太天真,太相信他人的承諾。」
一句話,既像自嘲,也像一位老政治家的現實主義告白。

🕯️ 歐洲的困境,也是台灣的鏡子

德威佛的警告不僅屬於歐洲,也讓我們反思:
當社會福祉與財政現實產生矛盾,國家該如何拿捏平衡?
在全球化與高齡化交錯的時代,「照顧所有人」的理想,需要更多創新與誠實的對話。

歐洲的福利國家正面臨壓力,而這壓力的樣貌——台灣並不陌生。只是,我們會比歐洲更早學會「在現實裡保留理想」嗎?